作者:Alice 來源:重慶西語東敘翻譯公司 發(fā)表時間:2012/2/27 11:33:45 瀏覽:1059次
“人生不滿百,常懷千歲憂”,年過八十的資中筠,常以此語自稱。對于資中筠這個名字,也許許多人很陌生,但如果看過她的履歷,便只能嘆一聲”真乃奇人也!”早年,她曾做過毛澤東、周恩來的翻譯,是《廊橋遺夢》的譯者。只不過,對于這些響亮的名頭,資中筠看得很淡,“我是做過這方面工作,但不是我主要的工作,一個人的身價不會隨著他為之服務的人的身份而提高,我追求的是自己獨立做出的貢獻。”
近日,她的五卷自選集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,首發(fā)式上,梁文道、閻連科等文化圈名人前來捧場。在這樣一場開放式的討論中,資中筠時而針砭時弊,時而漫談人生,帶著一種歷經滄桑后特有的從容淡定。
談文學
當下作家缺乏對底層百姓的關注
著名作家閻連科在評價資中筠的作品時說:“我們今天的很多文學,90%是垃圾,10%能看的作品中太注意技巧、情緒,而資先生在這方面從來不雕琢一個字,想怎么說就怎么說。這種簡樸絕對是一種境界,需要時間,需要風雨,需要人生,需要讀很多書理解和修養(yǎng)出來的。所以,沒有技巧是最高的技巧。我們一生能夠寫出幾篇很簡樸的文章,達到一定簡樸的境界,可能就非常值得了。”閻連科說,資中筠一生追求真實。做人最起碼的要求就是真實。
在談到當代文學時,資中筠對閻連科的作品表示欣賞:“使我非常震撼的是,作為一個作家,對底層的百姓、對人民的艱苦有著刻骨銘心的。